close
話說以前剛買 Nikon D3100 時
就有在研究鏡頭的銳利度
那時候的討論大都是原廠kit鏡都有一定的銳利度
不用縮光圈就夠用了
事實上也是如此
在最大光圈下中央銳利, 邊緣中上, 角落普通
但是最近幾個月買了體積小的APS-C相機 - Sony NEX 5R
就不得不抱怨一下 Sony 這顆 E mount kit 鏡- 16-50mm(等效24-75mm, 型號SELP1650)實在有點鳥 (參考 SLRGear )
它的最大優勢只剩體積 (關機時只有3公分長)
至於它的鏡頭表現...
開啟自動校正後, 只有中央銳利, 邊緣都是貧弱
廣角變形驚人
暗角也很失控
相較之下,
M43的 Panasonic GM1 搭載的 12-32mm kit鏡(等效24-64mm)就好很多 (參考 SLRGear )
兩者的大小接近(24x56mm vs 30x64.7mm, Sony的略大一些)
但是各方便表現(變形、銳利度、暗角)皆勝出Sony SELP1650,
尤其是銳利度天差地遠...
這時候有人會問,
邊緣的銳利度重要嗎?
如果你很常用井字構圖
這就非常重要
至少要有中等的表現
掉到 poor 就有點扯
不過 GM1 的 高iso 值表現我不太喜歡
應該說 Panasonic 家的都不喜歡
低光源下只要到了高ISO值 (ISO 1600 up)
人臉就會出現不太好看的碎塊狀(縮圖看很像雜點)
鏡頭的好表現因此就被拖累
所以機身也是很重要.
只好繼續等下一代Sony kit鏡, 或是看 Sigma有沒有要出~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